如果消费者的日子越来越光明,那么就意味着4S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二者是成正比的。就在坊间开始解读维修新政的时候,一个无法展开却言之有据的消息正在发酵中,根据车质网接近国家质检总局相关人士透露,汽车售后服务标准正在酝酿即将出台。相比较维修新政,这一标准涵盖的范围更广,涉及面更大,对汽车销售与服务体系的影响也更加深远。
我们不妨从维修新政说起,看看政策层面到底要把未来的汽车售后市场指向什么地方?
问题一:同质件是什么鬼
政府对汽车业的管理目前还是政出多门的状态,公安部、交通部、发改委、工信部都在管,而财税质监进出口的条块分割就更多了,相比较而言,即将出台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简称维修办法)其实是去年十部委汽车维修指导意见的落地,针对的是一个售后维修零整比歧高的具体问题。但滥觞还是这个十部委指导意见,当初意见甫一公开立刻就招致了经销商和厂家的一致质疑,其中这条“消费者可以选择同质件”的说法就掐住了经销商赚钱谋生的颈动脉。同质件,言外之意只要是在零部件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可追溯的前提下,即使非原厂件也可以选择使用,这样一来消费者就摆脱了被动消费和过度保养的陷阱。举例来说,在北京著名的四元桥汽配城一个大灯组500元,4S店原厂件1000元,OEM副厂同质件700元,那么你选哪一个?这对消费者来说当然是好事了,但对4S店来讲,就减少了多赚钱的机会。去年年底,中国汽车维修协会已经在天津成立了同质件电商平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接下来就是厂商要告诉我们你用了哪些零部件,有哪些是可以选择同质件的,这就是维修办法中的十二项涉及公开的条款,其中九项是关于公开的具体内容,可以说,这是厂商最反对的,理由似乎很充分,涉嫌泄密商品研发专利和机密信息。
问题二:九个公开和你有毛关系
简单说一下这些涉及公开维修信息的条款:
1、VIN码。即车辆识别代号,一辆车从生到死的身份证号就是这个,你买的车在生产线开始组装的时候,装配工人就已经通过扫码来进行组装了,这是精益生产方式的体现,也是一台车在服务车主的生涯中进行无数次保养维修的数据档案。这个公开没什么可说,事实上你不进企业的GRE系统,也套不出什么秘密
2、汽车维修手册。你买冰箱、彩电都有这个,相当于简单的图纸,汽车比较复杂,但一个简单的维修手册应该公开,对车主来讲,你多少能知道一些爱车五脏六腑的情况,免得只有听的份儿,根本不知道维修者说的是什么地方。以后修车拿着图纸告诉你,是不是心里更踏实点儿呢。
3、零部件目录。包括了原厂件名称和厂家编号,这个是关键,和那个同质件的选择息息相关,当然有了这个你还需要知道这个件的价格,以及同质件的价格。
4、车型控制系统版本识别号;
5、电控系统需要重新编程的信息(不含软件本身内容);
6、专用诊断维修工具设备软件及相关采购渠道信息。
以上这三项似乎和我们没有什么毛关系,然而一旦发生维修纠纷,对簿公堂,这些都是证据。根据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被告方必须反证自己没有责任,这个就是他必须公开的信息。
7、3C认证信息、排放技术要求、涉及排放的关键零部件厂家、型号及可靠性(寿命)信息,这一项是关于安全和环保的内容,和前三项一样,在有用的时候就真有用。
8、技术服务通告
9、汽车召回信息和缺陷消除措施
这两项其实是质检总局和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的职权范围,但作为维修法规也有必要配合。前者是在进入调整程序后,监管机关认为不具备召回条件的可以发布技术服务通告,后者则是已经宣布召回公告后向外界透露的信息。这些内容虽然已经向社会公开,但购买新车的车主并不一定清楚前代产品曾经出现过的问题和已经采取的补救措施;购买二手车的车主更需要了解自己所购车辆是否进行过召回,以及召回维修、换件之后的实际效果,是否影响自己使用等等问题,应该讲这是必须公开的内容。
10、后续修订与补充
11、法律法规要求公开的其他信息
12、免于公开的信息
最后三项其实是关于细则的搏弈,当初汽车三包管理办法实施后,关于哪些零部件属于易损件和三包范围,哪些不属于就进行过多次搏弈,具体到每个零部件的争议。相信以后,关于哪些信息必须公开,哪些又是可以不公开的内容,法规制定方和厂商还有一大堆可以争论的问题,直至实施细则的出台。
问题三:售服标准只打压4S店,还是也打O2O
有了前面的十项指导意见,又有了维修办法的九个公开,接下来是什么。大家最关心的是《汽车销售管理办法》,还有就是大家还不太清楚的质检总局正在酝酿中的汽车售后服务标准,表面上看一个侧重售前,一个侧重售后,其实都是对整个流通领域的管理,只不过前者是约束主体资质,后者是着重于服务质量评价。
新的销售办法肯定会重新界定品牌专卖,突出打破垄断,对厂商的影响最为直接。而即将出台的售后标准,则是在未来竞争最为激烈的后市场打入一个楔子,作为消费者评价售后质量的一个重要砝码。需要强调的是,国内最大的汽车缺陷信息收集平台车质网在这一标准的制定中将提供非常重要的第一手数据和建议。目前看,售服标准的约束对象应该是以4S店为主,而在未来,越来越多的售后O2O平台企业也势必会纳入到标准范围之内,接受严苛的检验。车质网有实力,也有条件在这方面进行认真的评价与监督,帮助消费者既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