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注册
热门搜索:汽车发动机 | 滤清器 | 变速箱、齿轮 | 电子电器 | 通用件 | 汽车生产设备 | 汽车配件 | 汽车工具 |
当前位置: 中国汽车零部件 > 汽车资讯 > 技术文章 > 法士特液力自动变速器量产

法士特液力自动变速器量产

分享到:

作者:  来源:盖世汽车网   时间:2014/12/18 16:03:34

    “目前上海1.7万辆公交车中配装自动变速器的有2850辆,全部为进口产品,其中德国采埃孚的6AT占77%,美国艾里逊的5AT占23%。”

    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陈世平给出的这组数据,正是目前我国商用车自动变速器长期依赖进口产品的 一个缩影。此前,国内商用车行业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在自动变速器领域的研发成果寥寥,还仅限于AMT(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而应用量最大的AT (液力自动变速器)全部需要进口。

    现在这种局面终于被打破了。12月8日,国内最大的重型变速器企业法士特在西安高新厂区举行6AT试乘试驾活 动,标志着法士特旗下西安双特智能传动有限公司生产的FC6A系列液力自动变速器量产,开始接受市场的检验。“双特6AT的性能不低于进口产品,有些指标 甚至更优,成本和定价都比竞争对手低。”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总经理严鉴铂对其液力自动变速器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是技术领先产品

    “高端化、智能化、舒适化是商用车技术发展趋势。”法士特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大开很早就看准了这个趋势。近几 年,我国客车配装自动变速器的比例正在逐年提高,卡车自动挡产品也开始推广,这对重型液力自动变速器的需求量增大,但我国重型AT产品的制造尚属空白。于 是,在2011年,法士特和美国卡特彼勒合资组建了西安双特智能传动有限公司(简称“双特公司”),其中法士特控股55%,卡特彼勒占股45%,总投资 10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首家,也是目前惟一一家拥有重型液力自动变速器生产和研发能力的企业。

    经过三年的努力,双特公司完成了FC6A140/180和FC6A210/250两款液力自动变速器的研发 和试制。“这两款变速器的原型机,卡特彼勒已经在美国市场投放,引进中国时针对中国国情做了很多适应性改进,属于技术领先产品。”双特公司技术总监科瓦泽 介绍说。

    双特FC6A系列液力自动变速器采用独特的后置式取力器,有效扩展了自动变速器的使用范围,可广泛用于扭矩在 600N·m~3000N·m的重卡、工程机械、客车等多种车型;变速器集成缓速器于一体,有效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外置式离合器控制电磁阀和油滤器, 使保养维护更加方便;自动换挡控制系统提供“动力模式”和“经济模式”供驾驶员自行选择,大大提升了操作舒适性。

    与目前市场同类产品相比,双特6AT具有燃油经济性高、工作效率高、加速性能好、承载能力大、可靠性高、安装尺寸小、电控单元安装布置简单、操作便捷等多项优势,节油率可达到6%~8%。

    陈世平也表示,从节能等指标看,商用车自动变速器多挡化是发展趋势,6AT的综合性能要比5AT更好一些。

法士特液力自动变速器量产

用户反馈良好

    据介绍,双特公司将最初引进的两款原型产品延伸发展为两个系列平台、8款基本型号、20多种配置类型、近百种技术状态的完善产品链,可以满足客车、卡车、工程机械以及越野车等不同细分市场需求。

    双特6AT已完成与潍柴、康明斯、玉柴、锡柴等多家企业多款发动机产品的技术对接和样车试装工作,覆盖国内一汽、东风、陕汽、江淮、宇通、苏州金龙、厦门金旅、欧辉客车等169家整车厂、655家改装车及专用车厂家和156位终端用户。

    目前,双特FC6A系列液力自动变速器已经成功匹配国内码头牵引车、城市公交车、矿用宽体自卸车、豪华旅游大巴、消防车等众多商用车领域,市场反映良好。

    宁波港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伟对双特自动变速器高度认可:“今年试用了9辆配装双特6AT的码头牵引车,起步平稳、换挡平顺、可靠性高,能够满足使用需求,油耗相比其他自动变速器还有所降低。”

    陕汽卡车用户表示:“先前我使用过多款同类产品,双特液力自动变速器产品可靠性还是令我惊讶。使用期间,从未发生任何质量问题,相信随着产品的国产化率迅速提高,双特自动变速器一定会大受市场追捧。”

    此外,用户对法士特的服务及时性也给予了好评。法士特遍布全国的2500多家特约维修服务站,能够保证24小时内提供备件,而进口自动变速器的维修配件往往需要等待几天甚至几周时间。

    除配套国内商用车市场外,依靠法士特完善便捷的销售服务网络,双特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海外市场布局同步开启,目前已配合厦门丰泰完成南美出口项目。

    据严鉴铂透露,双特公司的未来规划已经明晰,自动变速器产能将从目前的1万台提升到12万台,同时已经着手开发8AT等更高端的新产品。

  TAGS:

版权所有 中国汽车零部件·《中国汽车及零部件配套采购指南》编辑部 电子邮件:media2018@163.com 沪ICP备14006688号-2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付款方式 | 使用帮助 | 友情链接 中国汽车零部件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2904号